宗薩欽哲仁波切伴隨弟子往生的感人故事
相信這個故事會對各位帶來某種程度的感動與啟發!
各位朋友:
宗薩欽哲仁波切於新加坡的一位弟子 (TM) 已於2006年3月23辭世。以下是他的妻子與大家分享的心路歷程,非常感人且真實,而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掙扎與挑戰。所以不才略翻,望與大家分享。
另外由於TM希望能夠儘快轉世,再度跟隨仁波切,成為他的弟子。如果大家可以,希望能一起幫助他回向,祈願他在轉世後,能夠儘早地、且毫無任何障礙地找到仁波切,跟隨他修學佛法。感謝。
AIDA
目前分類:DJKR (3)
- Apr 07 Mon 2014 22:07
宗薩欽哲仁波切伴隨弟子往生的感人故事
- Feb 20 Thu 2014 21:53
以情緒(煩惱)為道
在《維摩詰所說經》(梵Vimalakirti Sutra)中,文殊師利菩薩指出蓮花無法在乾旱之處生存,只有生根於潮濕的泥土才會盛開。同樣的,只有那些我執與情緒(煩惱)大如須彌山的人,才能生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情緒在心靈之道的每個階段,都能派上用場。譬如說,如果你是屬於「貪愛氾濫」的人,也許可以嘗試去遵循特意避免讓貪愛付諸行動的法道;或者,也可以嘗試容許貪愛來主導自己的行為,但不被它伴隨而來的蔽障所困。正如文殊師利菩薩所說:「一切煩惱,為如來種。」
你千萬別因自己巨大的情緒而感到挫折或被它征服,也不必自困於這種想法──認為在最終證得心的本性之前,要完全克服這些情緒會是多麼困難,甚或無望。誠如堪布恩加(Khenpo Ngaga)所說,一切的染污都是暫時的。他所說的完全正確,我們的染污是暫時的,因此相對地就易於捨棄與淨化。然而,若不經過修行,我們會因為對它們太過於熟悉,而無法覺察它們。也正因如此,它們不會自動崩解,這點值得我們謹記在心。然而,由於情緒確實是暫時的,因此,即使是以最少量的禪定修持,也很容易令它們分崩離析。
-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《不是為了快樂-前行修持指引 P.260-261》
- Feb 20 Thu 2014 19:31
福德與上師
在此,「福德」再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因為尋找正確的上師需要大量的福德。若無福德,甚至連遇見心靈導師的願望都不會生起,更遑論能以正確的發心培養出清明的能力,來辨別上師是否既純正又適合自己。找到上師是一回事,有足夠的福德不去懷疑自己的選擇,並能一直相信他又是另一回事──這需要有海量的福德。事實上,在你與上師的關係中,每一階段都需要福德。
在這一生中,你與上師的業緣所積聚的福德一直都潛伏著,有如你在飛往證悟航班的等候名單上等候通知。一旦你遇見上師,那個福德便開始成熟,此後,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。然而,你的心靈之道終將如何展開,完全取決於你與上師,例如,他可能會叫你放棄現在的生活,去做完全不同的事。果真如此,那就是你必須追求的法道,因為你必須為了最終能獲得證悟,而付出任何代價。
-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《不是為了快樂-前行修持指引 P.128》